什麼是場面構成?

場面構成又稱為結構化 (Structuring) 是很常見的諮商名詞/諮商技術。

雖然常見,不過關於結構化的介紹實在太少,就算是對場面構成有初步認識的助人者,可能也會以為場面構成就是單純的「宣讀規則」。

但其實場面構成比你想的更多。

諮商架構與療效

諮商是一種特殊的人與人關係
因為特殊,所以才具有療效。

諮商室好像有種魔力,讓案主願意對第一次見面的心理師吐露心事。
而這種魔力在晤談初期,很大一部份是場面構成的功勞。

諮商的特殊來自互動過程中有些雙方需要共同守護的規則。透過說明這些規則,讓心理師與案主在同一條線上,建構出諮商室的「魔力」。治療也因為這些規則才得以開展,才具有療效。

而場面構成在架構的就是晤談的「魔力空間」。 

具體來說,場面構成包含說明晤談的時間、地點、頻率、次數,以及心理師、案主在諮商關係中的權利義務…等。

例如:
晤談保密以及在危機時可能的破除保密相關規定;
晤談的請假、錄音規則… 並試著解答案主對諮商可能的疑惑。

案主有困惑的地方,都是場面構成的工作範圍。

心理師熟悉這些規則,但對案主來說,每一項互動方式都是全新的經驗。
所以需要透過場面構成讓雙方有共識,建立對晤談共同的想像

您是否不同意諮商不應該不遲到?

比起硬梆梆的規定,諮商結構化更像是一種具有彈性的互動方式。

規則不是為了懲罰不守規則的人,而是建立一個治療雙方可以依循的互動方式。

諮商規則不是單純用來遵守的,由治療雙方共同守護才有意義。

也因為如此,場面構成不會是在第一次晤談之初就結束,而是當雙方對諮商過程有疑慮時,就可以拿出來討論,共同維護諮商的架構。


場面構成的功能

1. 增加安全感

陌生的環境、互動方式使我們感到不安。

在了解晤談進行的方式、保密和不保密的潛在可能以及安頓內心的種種困惑後,就能提升案主對晤談的安全感,增加深度晤談的可能性。

縱使內心可能還有不敢說出來的祕密,但在知道這些規則後,不管說與不說,案主都會知道可能的後續發展,同時就擁有自己做選擇的權利。

2. 對諮商到來的預期

固定結構 (時間、地點、長度、收費…) 就像賈伯斯每天都穿同一件黑色高領:當一切都是「老樣子」就不用分神思考這些瑣事,更加專注。

當你知道明天要上班,就會不自覺地知道要早睡。 (應該有吧XD)

固定結構也可以使晤談雙方對「諮商要來了」有個預期,不知不覺地把自己調整到適合晤談的狀態,事先回顧晤談,或準備、蒐集晤談日的討論素材。

我不信!

場面構成的位階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有些許困惑。

場面構成到底是單純一個開場的諮商技術,還是建構整個諮商框架的過程都叫場面構成呢?

例如:晤談遲到、關係、倫理的討論…

這個問題可能會因為學派取向有些不同,有人會把場面構成理解是其中一種諮商技術;也有人會理解為建構整個諮商的框架

不管是諮商關係或是倫理的討論,是否屬於場面構成的範疇很多時候是互相重疊,難以乾淨的區分的。

但如果真要說有個界定標準的話應該就是:
行為的目標是在處理「諮商架構」還是「諮商關係」。

至於治療關係和諮商架構的位階,我們都知道治療關係是諮商最重要的療效因子,所以我個人比較傾向是諮商架構是用來建立、維持治療關係的工具 (之一)。

所以當你和案主在諮商中「討論關係」並希望維持諮商架構,實際上在做的事比較像是:用關係向度的素材來和案主討論諮商架構,目的是為了維持、促進諮商關係。

舉例
– 晤談會是每週三的五點在這邊,準時開始。 (場面構成)

– 我感覺你每次進來時的表情都好像有點疏遠,你有這種感覺嗎?
(討論關係)

– 我發現你晤談好像都會遲到十分鐘左右,你覺得我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用關係向度的素材和案主討論諮商架構,目的是促進諮商關係)


場面構成的重點不是什麼說與不說,每位心理師也有不同的場構習慣。但追根究柢,協助案主融入晤談才是場面構成最重要的精神。

如果案主對諮商很熟悉,或許你們可以快速切入正題;如果案主在你很詳細的介紹完諮商的互動規則後仍然充滿疑惑,或許你們可以放慢腳步,試著先在對諮商的理解達成共識,建構諮商的「魔力空間」,才能讓後續的晤談更順利喔!

《延伸閱讀》

  1. 心理諮商會錄音嗎?
  2. 關於界線 ─ 心理師要「燃燒自己」嗎?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按下方的拍手,或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作者。為了持續提供免費、無廣告的優質創作,贊助將用於網站營運以及購買書籍、文本 ,感謝您的支持!

發表回應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