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將至,大掃除是令人頭痛卻又必須完成的難題。
除了如何把經歷一年使用而凌亂不堪的現有的物品整理、收納外,東西太多、空間不夠,把不需要的物品丟棄的「斷捨離」,更是讓你我困擾萬分。
學習了各種「整理術」還是沒有成功斷捨離嗎?這裡提供一些心理學概念供您成功戰勝大掃除!
為何總是「腦波弱」
事實上,斷捨離大的敵人是「擁有」與「失去」。
購物與「擁有」的感受會活化大腦的獎賞中樞 (reward center)使我們產生愉悅感,因此不知不覺買了很多不需要的物品。
相反的,丟東西、「失去」則會使產生不適感,導致丟棄「理智上知道不需要」的物品時仍遲遲無法下手。
這也是為何我們常常「腦波弱」買了很多東西,但真的要收拾時卻又不了了之。
另一方面,與物品的共同回憶也會使我們與物品產生連結,當拾起這樣物品,就會回憶起與它有關的種種場景。當要丟棄與我們產生連結的物品時,某種程度就像斬斷一段關係,增加丟棄的困難度。
斷捨離的小技巧
1.建立具體的整理目標
尚未開始整理前,建議可規劃具體的整理目標與規則,以免受丟棄時的不適感影響,建立過於寬鬆的整理計畫。
「開工」時有具體的衡量目標,可以減低情緒對收納的影響,也可以增加整理的效率。
舉例來說,具體的目標有:
- 丟棄30%最不常穿的衣服
- 把過期的食品、生活用品丟棄
- 紀念品的數量不超過一個紙箱
有了整理計畫,當到大掃除最後「丟也可以,不丟也可以」的取捨階段時有明確的依據,才不會輕易「放過自己」,不自覺地又留下許多不需要的物品。
或者說… 就算不小心放過自己,其實也比往年更進步,成功捨去某些過去無法割捨的雜物。
2.從簡單的開始
在行動階段,建議從簡單、丟得下手的物品開始,循序漸進增加對丟東西不適感的耐受度。
除了雜物外,丟棄個人物品可說是大掃除過程中的「大魔王」。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里惠建議,個人物品依「衣服→書籍→文件→小東西→紀念品」的順序整理,也是類似的心理學概念。
很多人習慣從紀念品開始整理,但因為物品的獨特性以及紀念品意義產生的情緒,使我們難以動手丟棄。不僅在整理時陷入回憶、拖慢進度,也會因難以下手而增加整理過程的挫折感,以至於大掃除破功。
而衣服具有易衝動購買、具季節性、替代性較高等性質,就會是適合優先處理的標的物。
善用上述的心理學小技巧,希望你今年也可以成功斷捨離。
就算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也不需要過於自責,看見自己與物品間的連結或該物品對你的意義,當你能好好安頓這些回憶,或許來年就可以成功完成大掃除囉!
本文同時由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邀請,刊登於新聞媒體。
《延伸閱讀》
1. 十元夾的娃娃,但我丟不掉它
2. 客體關係理論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按下方的拍手,或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作者。為了持續提供免費、無廣告的優質創作,贊助將用於網站營運以及購買書籍、文本 ,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