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占星學假設出生時的星辰排列會影響日後的性格,常見的各種心理測驗也嘗試透過「分類學」使我們更了解自己與他人。
其中,阿德勒 (Alfred Adler) 以家庭中的「出生順序」為基礎,提出家庭星座 (Family Constellations) 的概念。
主要的類型有:老大、老二、中間子女、老么、獨子/女
家庭星座的種類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早年的成長經驗,會影響日後的性格。看過《被討厭的勇氣》的朋友會知道,阿德勒認為人們所有的困擾都與人際關係有關。
而家庭就是我們與外界接觸前,首先接觸的小小社會,也是生命中第一個人際關係的練習場。在家庭中如何被雙親教養、如何與其他手足互動,就會形塑我們的性格。
1. 老大 (長子/女)
父母在生育第一個孩子時通常是愉悅且期待的,而老大也是所有小孩中唯一曾經獨自佔有雙親的愛的家庭星座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XD) 。
但這樣的生活在弟妹出世後產生劇烈地變化。
就算雙親對弟妹的關心在客觀上是公平給予,這種資源分配也稱得上是成長中的自然過程,但倘若內心沒做好準備,這樣的落差仍然會在老大心中產生衝擊。如何面對這樣的「剝奪感」是長子/女性格發展過程中重要的課題。
2. 老二 (次子/女)
相較於老大需經歷從一人獨享到與人共享的失落,老二從人生的第一分鐘就習慣與手足分享父母的關注。因此,就算後續的弟妹出生也較不會經驗到巨大的失落感。成長過程中有老大這個明確的學習(或追趕)對象,使老二在探索生命時有相對明確可依循的軌跡,但也彷彿從出生就已被放在被「比較」的賽道上。
3. 排行中間的孩子
成長過程中排行中間的孩子,除了要追逐兄姊外,還會經驗到來自弟妹「後有追兵」的感受,無形之中形成一種壓力。中間的孩子不像兄姊在最前頭有「新的進展」或如弟妹那般需要照顧而自然地獲得關注,因此容易被父母忽略。也因為如此,排行中間的孩子會因為個體差異需要用好/壞的方式來引起重要他人的關注。
4. 老么 (末子/女)
由於所有孩子都比他大,父母也已有教養孩子的經驗,成長過程中過經歷的家庭衝突或者家中責任,大部分都已經被家中其他成員分擔。也因此老么通常是家中最被疼愛的孩子。擁有家人的疼愛以及不用擔負過多的責任,有較多的楷模與資源,較能有空間發展自我。
如何在相對舒適的位子被溺愛或者選擇試著獨立,就會是老么生命中的課題。
5. 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兼具老大與老么的成長經歷,且沒有其他的手足瓜分雙親的關懷,較以自我為中心。因為沒有手足,互動對象以大人為主,因此常用較接近大人的語言去思考,可能會較同年齡的孩子顯得早熟。而後續是否會有弟妹來分享雙親對其的愛,會是獨生子女在生命早期的擔心。
而從父母的角度來說,該名獨生子女是他們的「唯一」,可能會對孩子成長中自然的起落感到焦慮、擔憂而過度介入孩子的成長歷程。
家庭星座不只影響我們如何與家人相處,從家中養成的「預設模式」更會影響如何與世界互動:同樣的競爭、依賴、逃避會在類似的人際情境中重演。也因此,了解自己的家庭星座,可以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
家庭星座實際上如何運作?
家庭星座以成長中的互動經驗提供性格的參考架構,重點在於成長過程中如何被養育、對待以及如何與其他手足互動,而非完全基於實際、客觀的出生順序。所以也會像星座分類那樣,明明是A星座的出生日期,但實際上表現的卻更像B星座的性格。
例如老大若因為發展遲緩或意外等因素而受限,就可能使得老二在家中需補位扛起教養弟妹的責任,日後性格更像是「老大型」。
而只有兩個小孩家庭中的次子,也會因為成長經驗不同而較符合「老二型」或者「老么型」。
舉個實際的例子:
在老大十歲時,家中有三歲的老二與一歲的老么。
以手足實際互動狀態才是產生家庭星座差異的角度來說,十歲的老大更像是獨生子/女;三歲的老二與一歲的老么要爭奪雙親與兄姊的關愛,會更像是「老大」與「老二」間的的兢爭關係。
而現今少子化以及不同世代的家庭互動變化劇烈,家庭成員組成以及家庭動力可能會與阿德勒「那個年代」有些不同,某些互動歷程可能無法精準類比。且實際上呈現的性格,仍取決於當事者生命中的實際經驗。
但家庭星座對於人們成長經驗中與重要他人、手足的互動過程如何形塑我們的性格,提供了清晰的圖譜,仍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的。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你可以選擇按下方的拍手,或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作者的文章。為了提供免費、無廣告的優質創作,贊助將用於網站營運以及購買書籍 ,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