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心理師讀《當「洗腦」統治了我們》:思想控制的技術

諮商心理師讀《當「洗腦」統治了我們》:思想控制的技術

「你被XX洗腦了!」是我們很常聽到的一句話。
但你心目中的「洗腦」,具體來說是什麼呢?

假訊息? 邪教? 催眠? 思想控制? 媒體炒作? 刑求逼供?

不管你的答案是哪個,上述行為好像都有和「洗腦」兩個字沾上邊,可是要說他們相同又好像怪怪的。

最近讀的《當「洗腦」統治了我們:思想控制的技術》就是在探討這個主題,也把上面所提到的「組合包」都一同囊括進書中討論。

該書網路上已經有很多書評、書摘,我就不再流水帳談書的內容。
這篇文會更著重分享我做為一名諮商心理師,看完這本書的所見所想,做為這本書的導讀。

而下文說的「洗腦」,就沒有特定指上述的哪種,就是組合包的概念。


閱讀這本書,你的期待是?

看到書名,你想像書的內容會是什麼呢?

  • 真的有洗腦這回事嗎?
  • 一本教人洗腦的指南?
  • 怎麼拯救被洗腦的家人?

這是一本很「心理學」的書,對於我這種單純諮商背景的來說讀起來有點吃力。心理學講求的是客觀的實驗和結果,不太會去評價結果本身;諮商相對沒有這麼在意客觀事實,比較在意人的感受

所以如果你對本書有上述的期待,可能會覺得看了一堆故事,但卻找不到作者支持的論點,或沒有看到特定、單一「有系統的方法」,會有點不知所措。

這本書算是包山包海,最前面提到的假訊息、 邪教、 催眠、媒體炒作、刑求逼供甚至近期有引發話題的PUA,也都包含在作者介紹的心理學範疇裡。不過因為沒有特定走哪條線,舉例橫跨不同主題,可能會覺得有點跟不上作者的節奏。

但本書收集的心理學實驗、技術非常詳盡,和這個主題沾得上邊的幾乎都有收錄進來,所以我會說這本書像是:

洗腦相關主題的百科全書、和思想控制有關的心理學。

你想知道的在書上都找得到,但它不會告訴你該往哪走。當成指南或許會不完全符合期待,不過書中的知識量絕對非常足夠,消化後確實可以對於這個主題有更紮實的理解。

比起空談、沒有理論基礎的書,我確實更喜歡讀這種紮實、難讀但會更有收穫的作品。

心理學不會害人,人才會

書中舉了非常多的心理學實驗範例,並把這些實驗如何應用在「洗腦」上鉅細靡遺地說明,某種程度可能也很契合大家對於心理學就是拿來做壞事、控制他人的想像。

其實書中很多心理學概念,在我的心理學或諮商理論學習歷程中,更多時候是拿來幫助人的。

例如

感覺剝奪實驗,幫助我們更了解意識與身體的關係,提供精神疾病形成不同的切入角度。
行為改變技術,常被拿來幫助學習,改掉壞習慣。
(好寶寶印章、集點卡)

把小孩子變乖是不是也像是某種洗腦呢?

心理學不會害人,人才會。
而這本書告訴我們:原來把這些東西有系統地集結起來,可以用來做壞事。

洗腦和你想的不一樣

大家對洗腦通常都有些戲劇化的想像

– 彈指,對方就變了個人
– 聽了催眠的錄音帶,整個人就怪怪的

但實際上的洗腦其實樸實無華且枯燥。

思想控制,更像是把種種的合情合理的事,循序漸進,一步步刻意地累積,讓對方不自覺地一頭栽進去,但另一方面,離開、退出的代價又很巨大。

大概像這樣:

痾對,就是魚游進去就出不來的那種寶特瓶陷阱

舉書中的例子:
– 以專心為藉口,隔絕你與外界的聯繫。
– 在你脆弱的時刻伸出援手,並信心十足地提供你保證。

出來很困難:
– 切斷你和原來人際系統的連結,只好繼續和這個團體在一起。
 例如被大家當成怪人,只有在這邊有溫暖

– 用很多奇怪的規則束縛你,或離開可能要賠償、代價大。
 例如退出黑道可能會被斷手指(現在還有嗎XD)。

而這樣的特性,在書中有個專有名詞叫「隧道」


洗腦其實是「關係議題」

1. 關係的適配性

除了單純的技術、心理學方法,洗腦某種程度像是一種關係議題,牽涉到洗腦者、被洗腦者間的「適配性」。

除了單純「知道」這些技術和方法,為何有些人做起來有效,有些人就是無效呢?

這可能和雙方本身的人格特質有關聯。

成功的洗腦者(教主、政治人物、直銷…) 較具備某種群眾魅力,或甚至是人格障礙,以至於他是真心相信自己說的唬爛話。當他真的這麼覺得,說出來的話就更可信、更有說服力。

被洗腦者有些時候可能是性格較為依賴,或某些人天生較容易被催眠 (易受暗示性)。或雖然性格不容易被洗腦,但近期剛好面臨重大變故,需要支持,就容易讓洗腦者趁虛而入

把「洗腦」這麼重的詞拿掉,其實這些互動就像我們生活中某些難解的關係議題:例如親子間的情緒勒索,或者戀愛中的「愛著卡慘死」。

兩個人可能都好好的,但湊在一起就會出問題,好像兩片拼圖,剛好就可以拼在一起,卻很難拔開。

卡住了拔不開

2. 洗腦背後的關係需求

扣除兩個人性格剛好「Match」這檔事,在我們無法理解親友會被洗腦或相信假消息時,不妨可以試著看見當事人背後的關係需求

以假消息為例,LINE群組的假消息就是源自於某種信任關係的培養。以當事人的角度,這些訊息更像是噓寒問暖,且時常是先由正確或沒有對錯的問候訊息,逐步建立信任感與關係,再慢慢置入假消息。對當事人來說,或許消息是否真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訊息背後的關係與關心。

另一方面,當傳遞「正確」訊息的我們,用一種「你很笨才會信」,或者「我是要救你」的高姿態與當事人互動,忽略了當事人的關係需求。由於「被洗腦」不是認知造成,所以當我們用認知層面的方法(對方一定是資訊不足) 來處理時,往往會得到反效果。

看見被洗腦背後的關係需求,才有可能把當事人拉出來。


如何閱讀這本書

前面不斷恐嚇大家這本書不是很好讀後,我也要分享看完後的建議閱讀順序,希望可以幫助想看、或看到一半不知道該怎麼辦的你消化這些內容。

我建議可以看前幾章的緒論進入狀況後,直接跳到第六章「思想控制的原理與應用」。該章節有明確的洗腦五原理模型,是本書主要要傳達的概念,讓你對本書想傳達的內容有更清晰的框架。

前面的章節算是在鋪陳這個架構的理論背景,如同我所介紹的:蒐羅所有相關的心理學。如果照著順序看可能會覺得有些乏味,或覺得見樹不見林,很容易就棄坑了。

所以建議你可以先從第六章開始看,看到不懂的詞再回到前面當成讀小百科把脈絡補上。

這五個原理分別是:

  1. 資訊受限或過剩
  2. 造成腦部慢性疲勞、剝奪思考的力氣
  3. 充滿自信地保證救贖或永恆
  4. 人類渴望被愛、恐懼背叛
  5. 禁止自行判斷,保持依賴狀態

成功背後都有些我們知道或不知的原因,不管你是否支持這位仁兄,我以近期某位快速崛起的政治人物試著把他的成功脈絡套進這個模型中:

. 資訊受限或過剩:特殊吸睛的說話方式,巨量的特殊政見,注意力集中在他身上。
2. 造成腦部慢性疲勞、剝奪思考的力氣:大量的特殊政見搭配反覆指出你的缺點:XX又老又窮。
3. 充滿自信地保證救贖或永恆:OO發大財
4. 人類渴望被愛、恐懼背叛:愛與包容
5. 禁止自行判斷,保持依賴狀態:都是假民調!民調蓋牌!

希望可以增加你對這個模型的理解。

結論

作者是日本人,書中很常引用知名的奧姆真理教事件作為範例,該事件可能對日本人來說耳熟能詳,因此舉例都用得很理所當然,但對不在那個脈絡的我們來說,偶爾會因為這樣被中斷思緒XD

整體來說,這本書翻譯品質佳,讀起來真的很不像翻譯書,拿掉最前面所說的期待,用比較宏觀的角度去理解這本書;用我推薦的順序讀,對想理解這個主題的你來說,真的一本就夠了

最後的最後,如同我前面所說,希望讀完後的各位,不要被書中提到的心理學或是技術給困住。就像諮商只擁有技術不會有效一樣,想要幫助身邊的人,除了這些技術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回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購書請點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按下方的拍手,或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作者。為了持續提供免費、無廣告的優質創作,贊助將用於網站營運以及購買書籍、文本 ,感謝您的支持!

發表回應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返回頂端